第116屆廣交會二期(下簡稱二期)展出日用陶瓷、家居裝飾品、傢具、家居用品、玩具、禮品等商品種類。與一期機械和電子產品相比,二期展品與居民日常生活關係密切,尤其貼近歐美聖誕、新年等重大節日。多數企業剛交付歐美最重要的節日聖誕節的訂單,聖誕訂單的興衰也一定程度上顯示廣州外貿企業的出口形勢。
  據海關統計,今年1-8月,廣東省出口聖誕用品40.3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28.9%。其中對美國和歐盟出口聖誕用品分別增長28%和30.2%。
  記者在廣交會二期展會上觀察發現,大部分企業都是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力、原材料、土地等生產要素的上漲成為參展商共有的“緊箍咒”。
  訂單方面,受訪廣州企業表示,雖然人流不如往屆,但訂單還是有所回暖,相比低迷的去年有了少量的增加。這說明,歐美外貿市場在複蘇,但全面複蘇仍需時間。
  面對日益嚴峻的成本壓力和處於低位的出口貿易,廣州外貿企業面臨新一輪的結構調整。記者觀察發現,廣州外貿企業尋求“突圍”主要表現於製造工廠外遷和發展機器人計劃兩大方面。
  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朱偉良 記者 陶達嬪
  困局??
  生產要素成本仍是最大瓶頸
  記者在二期走訪發現,客商人流比一期要少,但參展商普遍反映,外貿訂單同比去年有一定增量,增幅大約在1成至2成間浮動。不過,傳統製造業還是離不開勞動力和原材料等要素的影響,訂單增量不能改變利潤變薄的現實。
  Circle是一家廣州小家電製造企業,擁有30年的建廠歷史,典型的出口企業。銷售經理蔡興果介紹,外貿今年逐步企穩,該公司一年出口額為2億元,平均每年有2成左右的增長。他表示,外商對於產品品質要求越來越高,不能再靠以前以量取勝的方法,必須要提質來贏得市場,“中東、非洲相對低端,歐美則要求高端,而東南亞市場也開始對品質有所需求。價格不是第一要素,質量才是共同關註。”例如一個燒水壺,錶面上各個廠家都一樣,但內頭的做工則大有講究,“漏不漏水?包不保溫?設計能否達到顧客的心理標準?”蔡興果說,提質的過程,人力成本、原材料等是不得不考量的要素,對於勇於創新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而言,這些都是繞不開的困擾。
  花都安達工業品廠老闆何先生告訴記者,整個市場競爭很大,雖然今年有少量增長,但對於企業而言還是“壓力山大”。他說,他們生產絲帶、彩帶和彩花,技術門檻不高,關鍵是人力資源到位和原材料的採購。發展20多年來,人力成本和原料成本的壓力一年比一年大。“不僅僅是工資的問題,現在的工人都是80後、90後,思維觀念跟上一輩不同,周末加班有兩倍薪酬都不願做,寧願要休息要去玩樂。我們為此也相當頭痛。”他坦言,企業必需在這波生產要素變化中找到方向,不然只會被市場淘汰。
  趨勢1 ??
  營銷中心留穗 製造工廠外遷
  縱觀二期參展商,很多勞動密集型的廠商開展了以成本為引力的遷移。以廣州源加貿易公司為例,該公司生產手工藝品出口北美,但受迫於成本壓力,工廠設立在福建,在當地招攬工人,營銷總部則位於荔灣區龍津路。廣州乾信傢具貿易公司,總部同樣在廣州,生產車間卻設在福建,企業的核心從生產轉向營銷。
  國靖傢具是一家台資企業,總部位於臺灣的新北市,一年外銷額達3500萬美元。副總經理房弘達表示,早在30年前,該公司就開啟了以勞動力成本為主導的遷移,“當時臺灣的市場已經飽和,而製造業也面臨島內人力成本過高的制約。”所以,國靖傢具很快遷移到廣州番禺。但伴隨人力、土地成本的不斷走高,番禺工廠也遭遇了臺灣總部所面臨過的瓶頸。
  梳理該公司的足跡,記者發現,作為非標產品製造企業,國靖傢具一直在圍繞勞動力成本內遷。從臺灣到番禺,再從番禺鐘村到鶴山設立分廠。據房弘達透露,該公司準備在安徽增加一家工廠,以代替廣東的產能。“勞動力成本占產品出廠價的12%左右,而且還會繼續上漲,但產品不能因此漲價,很多時候成本的壓力只能依靠企業內化——人員精簡、加強生產環節監控,減少不必要的返工,提高所有人的效率。”他說道。
  玩具是勞動密集型的典型行業,區域競爭非常激烈。花都四聯玩具有港資背景,其本身設立之初並不在花都。1996年進駐廣州,2007年受城市空間擴張所限,工廠轉到了花都花東鎮,而將來該公司的命運很可能是繼續北遷。
  趨勢2 ??
  轉型時順勢啟動“機器代人”計劃
  機器人製造成為近兩年的熱點,在廣交會一期機械展館內,科沃斯機器人集團的展臺上,一群人正將展台團團圍住,人們在參觀的是一個半人高的機器人,正用童稚的音調與人進行對話。伴隨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傳統製造業也順勢啟動“機器代人”計劃。
  據廣州市社科院藍皮書調研報告顯示,有市場需求情況調查表明,廣州相當一部分優勢企業在生產、倉儲等重要環節都有根據實際需要採用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工業機器人和全自動化設備。例如,在汽車及零部件製造領域,焊接和噴塗工業中大量使用工業機器人,北汽集團華南生產基地的在建整車項目就設計使用70台ABB焊接機器人,90台ABB噴塗機器人,80台工裝搬運機器人及機械手。
  花都安達工藝品廠老闆何先生坦言,新生代的工人不如老一輩勤勞,而且人力成本逐漸走高,令企業利潤越發微薄,無法擴大在生產。企業需要壯大,以機器替代人工的程序是必然趨勢。何先生稱,以其工廠為例,因招工難、用工荒,企業引入了部分機器,現在基本實現一半機器一半人工的生產模式。“機器生產可以改變傳統生產環節高成本、低效率的困境,也是有助於中小企邁向轉型的方法之一。”
  廣州輕工出口公司的孫經理告訴記者,與該公司合作的玩具廠不下十家,但面對成本壓力和競爭,生存困難,以前只接大單,現在2、3000美元的小單通吃,其實玩具行業在轉型和引入機器方面需求很強烈。
  花都四聯玩具的劉迪行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包裝工序需要10名工人,算是普工每人每月工資2000多元,包吃包住包社保,一個月該工序的人力成本為2萬多元,一年累計接近25萬元,而且這還不包括工廠福利、補貼、獎勵等。但一臺包裝機只需要幾萬元,兩台包裝機可等同10人的工作效率。“另外,在聘請兩個工人管理機器足夠了。”結合機器消耗和電力成本,總體而言第一年與10個人成本相若。
  “初嘗”機器生產的劉迪行直言,從長遠來看,機器在次年就能節約成本,3、4年就能收回投資成本,這是非常可觀的改變。他表示,玩具仍是勞動力密集為主的產業,“機器代人”只能從包裝做起,從個別工序開展,暫時難以全面鋪開。
  ■相關
  廣州機器人產業初具規模
  工業機器人技術是現代工業中尖端自動化技術高度集成體現,作為先進製造業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裝備和手段,已成為工業自動化技術與應用的生力軍。
  記者從廣州市官方部門獲悉,廣州工業機器人高端裝備業製造相關企業有10家左右。其中,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是中國較大的機床數控系統生產企業,連續12年產銷量位於國內第一、世界前三位,具有較強的研發實力,目前已經進入工業機器人領域,2012年累計銷售機器人200多台;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是華南區域規模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專業汽車裝備企業之一,主要業務分為汽車白車身及零部件焊裝自動化、動力總成、一般工業三大領域,2012年度共實現銷售訂單合計1763億元,較2011年度增長131%。除此,廣州還聚集有敏嘉、沈陽新松、松興、中國機研院、中國電器科研院等一批機器人生產、研發和集成應用企業,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
  據廣州市社科院藍皮書調研報告顯示,使用“機器代人”一般3年能收回成本,而機器人的使用壽命可達10~20年。工業機器人售價從幾萬元到幾百萬元不等,在國內汽車廠家所用的點焊機器人系統,一套價格在60萬~120萬元之間。
  以某電器生產企業的壓縮機改造一條機加工線為例,需投入2台機器人,整個項目改造費用約為142萬元(每套約為71萬元),每台每年運營及維護成本約為2萬元,可減少約5名員工(6名員工,還要剩下1名控制維護生產線),人工成本為6萬元/人·年,每名工人每天工作8小時,按兩班倒計算,每年可節約人工成本=5人×2×6萬元/人=60萬元。  (原標題:轉型“機器代工” 穗企尋求“突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e11eert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